大连

当前选择:大连

当前位置: 大连学大教育 > 大连资讯 > 大连

2016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技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9-14 21:49:21

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散文鉴赏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重要的技巧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语文,下面给大家带来2016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技巧,大家可以认真看一看。

一、命题范围:高考“鉴赏表达方式题”主要包括以下的考查范围: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明晓表达方式的种类及其效果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两种人称交错使用,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本讲[例五]就是对第二人称的作用方面的考查。

考题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人称表达效果如下: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的详略

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如《记念刘和珍君》详细记述刘和珍遇害的经过,目的就是想表现中心:揭露反动军阀政府的残虐凶险,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热烈颂扬爱国青年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激励革命者更加奋然前行。

(3)记叙的方法

顺叙、倒叙、插叙,在小说部分(小说专题第1讲)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2.描写

描写是高考散文考查的重点。散文中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手法和小说中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如[例四]考的就是议论这一表达方式。

4.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达方法:在叙事散文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

(1)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故都的秋》中借槐树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触景生情。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如:刘白羽的《急流》中作者写“绿”“急流”“飞舟”,都是为触景生情作铺垫: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

融情于事。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挚感人。

如:《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中,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怀:“惨象,已使我……”

三、答题模板:

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在回答具体效果时,要答出对主旨或作者情感的作用,或者在结构形式上的效果。后两个环节要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解答。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教育给大家带来的2016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技巧,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散文的时候能够多运用一些技巧。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